Research on the European Polyphonic Music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十六世紀歐洲多聲部音樂研究


LOOKING TO PLACE A BULK ORDER?CLICK HERE

Piracy-free
Piracy-free
Assured Quality
Assured Quality
Secure Transactions
Secure Transactions
Fast Delivery
Fast Delivery
Sustainably Printed
Sustainably Printed
Delivery Options
Please enter pincode to check delivery time.
*COD & Shipping Charges may apply on certain items.
Review final details at checkout.

About The Book

本書是音樂理論家戴定澄教授有關西方音樂早期和聲研究的最新成績報告書,也是他繼《歐洲早期和聲的觀念和形態》(2000)、《合唱經典-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合唱曲選》(2008)、《二十世紀澳門天主教音樂:獨特歷史背景下的作曲者與作品》(2013)之後,令人驚艷的一部力作。眾所週知,時至今日在西方音樂學術界,以巴洛克時期之前音樂做為研究主題的成果,原即相對有限,不少著名音樂史書於該年代的發展敘述,也多半停留在口頭語言當中,少有豐富音響與譜例參考。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為世人所公認西洋音樂史上聲樂複調的黃金時期,這時期的合唱作品,無論從內容、風格、體裁、結構、節奏、織體、寫作方法等各方面,都體現出合唱藝術的經典意義,更是多聲音樂與聲樂藝術極為寶貴的歷史財富。在歐美,對該時期作品的探討、應用已成為音樂學領域研究的重要趨勢之一。然而在音樂史書上我們看到的還是以歐洲主流體系的發展為主。本書《16世紀歐洲多聲部音樂探究》,戴定澄教授以共時性的角度,來探究俄羅斯東正教多聲(合唱)音樂作品,以及葡萄牙同時期的作品,著實令人好奇並具新鮮感。作為早期多聲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俄羅斯東正教音樂的音樂雖然產生時期大大晚於西歐同類作品,卻由於其作品的實證價值,而引人注目,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相對的,作為歐洲一部分的葡萄牙,由於文化、經濟發展的相對不平衡,其多聲部音樂同西歐洲蓬勃發展的音樂潮流相比起步較晚,數量較少,卻亦應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教堂風格無伴奏合唱音樂的一個補充和組成部分,是一個相對離中心"稍偏遠"地區多聲部音樂演化發展的縮影。這些因為遷移與演化不同所產生的現象,是本書所要探討的重點。最後以文藝復興的主流歐洲16世紀多聲音樂中的和聲觀念與形態"作結,既彰顯這一經典時代的發展,也為前二者同一時期的音樂提供相對的參照。現今,在華人學術領域中,對於俄羅斯東正教音樂的認識極為有限,而在西方學者的一些重要音樂史論中,對16世紀葡萄牙音樂狀況的描述也幾乎是完全空白,本書以此作為主題探討,提供豐富的譜例、分析、論述與推測,無疑具強大的開創性,於作曲實踐與西方和聲發展史的研究,並具啟發性。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篇,以及兩個單元的附錄。
downArrow

Details